始祖鸟高原烟花秀惹争议 道歉难平众怒

那天我本来只是想在沙发上刷点轻松的,猫咪视频、街头美食之类的,结果手机突然推了个标题:“始祖鸟喜马拉雅放烟花”。

瞬间脑袋像被锅盖拍了一下——户外圈爱马仕,在海拔五千米山脊搞彩色炸山秀?

这画风就跟你夸邻居孩子懂事,他转头把鱼缸水倒进小区泳池一样离谱。

视频里,那条查琼岗日的雪脊变成了人造龙背,从山脚一路盘旋到云端,全程喷着七彩烟雾。

旁边蔡国强站着,用他标配的大词包装,“粗粝与神圣之间找平衡”“和宇宙灵魂对话”,听起来像冥想APP广告,其实就是在大自然头顶插根巨型爆竹。

镜头扫过去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不是致敬,这是纹身,而且还是高原版——塔黄这种植物三十年才开一次花,你这一通轰炸,它连下一代住哪都没地儿了。

品牌后来道歉,说材料可降解,还提前摆盐砖让鼠兔避难,并承诺修复植被。

我看到“盐砖”那段差点笑出声,是打算每只鼠兔舔完盐自己回洞发朋友圈吗?

至于捕食它们的鹰、狐狸,这不归你管吧。

更尴尬的是,有网友扒出了现场布置过程:爆破区早就人工铲平,装置紧贴溪流。

一旦颜料随水流进下游,不光是污染水源,而是直接动了整个生物链。

而且运设备、搭平台,加上媒体达人浩荡入场,那画面比工地纪录片还真实。

让我想到的是,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》去年刚上线,明确禁止在生态脆弱区进行可能破坏植被的活动。

这次不仅踩中公众怒点,还疑似碰到了法律底线。

在这里,道歉文字和草皮没关系,小动物也不会读你的悔意掉头回来,高原上的伤口只能靠时间慢慢愈合,而时间在这里,比黄金还贵。

讽刺的是,他们以前真不是这样。

我记得几年前他们跟松赞酒店合作捡垃圾,当时驴友圈一致好评,“懂户外,有温度”。

直到安踏接手之后,就开始往奢侈潮牌方向偏,把目标客群从真驴友换成城市精英,对营销课比环保行动更积极。

从南迦巴瓦唱歌演藏戏,到今年请蔡国强炸艺术盛典,一步步丢掉那个“敬畏自然”的核心价值观,把曝光率当唯一坐标系。

如果我是策划团队里的异议者,我会建议换玩法,比如全员捡垃圾挑战赛,让大众参与共创;或者邀请登山队种树苗,看谁能活两年。

不仅安全还能拍大片,自然界真正值得纪念的是生命力,不是五分钟绚烂后的灰烬。

但现在这个操作,更像是在告诉大家,我们愿意为热搜付任何代价,包括拆掉神山的一块骨肉。

有人搬出艺术自由辩护,说这是文化探索的一部分。

但高原环境没有二次机会,它不像城市广场可以重建清理;这里每一棵草、一朵花都是几十年的沉淀成果,你不能为了短暂效果去赌它们未来几十年的存在权利。

科学数据很冷,但写得明白: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极敏感,人为干预有放大效应。

这些数字不浪漫,却比诗句残酷多了。

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体育圈某明星炫技毁比赛场地。

当时有人觉得无所谓,“反正能修”,但做过运动的人都知道,一片草坪上的密度和平整,是养护团队一年四季维护出来的,一个错误动作够让下一场比赛跑不起来。

同样道理,高原则没有维修队,全靠自己缓慢愈合。

所以那些喊“不就是个表演”的声音,在我看来,就是忽略成本的人类盲盒玩家,以为打开永远惊喜,却忘里面也可能是一封罚单或判决书。

商业化野心膨胀,是很多领域的问题,从服饰到体育再到综艺,都容易把专业精神包成娱乐秀卖出去。

而消费者意识越来越敏锐,对侵犯自然或公共利益零容忍。

这次事件只是恰好被拍下来,如果没人记录,也许会成为另一个无人知晓的小伤疤。

但舆论沸腾,不止因为画面壮观,更因为我们抓住了一例活生生的不尊重案例,可以借此问一句:到底是谁允许这些事情发生,又是谁该阻止?

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免费的午餐,自然尤其如此。

如果真的喜欢户外,请先学会尊重,否则你买来的冲锋衣再贵,也是披着环保旗子的塑料盔甲,经不起风吹雨打,更挡不住良知追问。

而对于习惯用热闹替代深度的人来说,希望这一声炸响,不只是视觉刺激,也是一记足够震耳欲聋的提醒——别等最后,只剩空旷回音陪你聊天。



下一篇:没有了